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所表達的內(nèi)容用另一種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
翻譯的原則和標準應當是忠實和通順。“忠實”主要是指譯者要準確地表達原作者的意思?!巴槨笔侵缸g文語言要通順易懂,便于讀者的理解和接受。好的翻譯都應該達到上述兩個基本要求。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將重點分析下翻譯中存在著哪些問題。
1. 誤譯、錯譯
翻譯中出現(xiàn)的誤譯和錯譯,主要有兩種原因造成:一是由于譯者不理解原文,二是由于疏忽所致。
例1:This section (approximately 2 pages) also should refer to company structure and briefly profile the leaders and their career histories including their contacts with other companies and with professional bodies.
譯文:這一部分(大約2頁)也應該提及公司的組織結(jié)構(gòu),簡要介紹公司領導和他們的事業(yè)履歷(包括他們和其他公司或?qū)I(yè)機構(gòu)所簽的合同)。
分析:一般說來,投資公司向其他公司投資之前,要求對方介紹其組織結(jié)構(gòu)、領導及其履歷等情況都在情理之中,但要求對方提供他們和別的公司或?qū)I(yè)機構(gòu)所簽的合同卻似乎不合情理。
對照原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原來是譯者混淆了 contact和contract。正確的譯文應為“包括他們和其他公司或?qū)I(yè)團體的聯(lián)系”。
例2:When they are looking for venture capital, it's up to the entrepreneurs to convince their would-be equity partners (over about five pages) that they have planned for liquidity and profit fo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譯文:當企業(yè)家們尋找風險資金時,是否能說服那些潛在的投資商(5頁以上)全靠他們的個人能力。他們必須說明自己公司已經(jīng)制定好今后3至5年內(nèi)的清算目標和盈利目標。
分析:核對原文,可以發(fā)現(xiàn)譯文此處混淆了 liquidity和liquidation。liquidation是清算,而liquidity應是流動資產(chǎn)。
好的翻譯拒絕誤譯和錯譯。譯者如果足夠重視翻譯的原則,通過勤查字典,再結(jié)合上下文來理解原文,上述的錯誤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 漏譯
漏譯為翻譯大忌,給人的感覺是譯者工作態(tài)度不負責任、草率。漏譯現(xiàn)象的存在會影響整篇譯稿的質(zhì)量。
例3:They also need to know how potential customers can find about the product...
譯文:他們也會想了解顧客對其產(chǎn)品的意見……
分析:原文為potential customers(潛在顧客),譯文卻略potential—詞而不譯,雖一字之差,意思卻大不相同。
譯文中若出現(xiàn)整行、整段漏譯的情況,問題就更為嚴重,反映了譯者的翻譯態(tài)度不夠嚴謹,容易使人對整篇譯文的質(zhì)量產(chǎn)生懷疑。
3. 隨意增加原文未包含的信息
由于翻譯牽涉到兩種不同的語言,在一些情況下,為了更清楚 無誤地表達原文的意思,譯者可以適當?shù)靥砑右恍┰淖置骐m無說明但卻包含的信息。
但是如果譯者根據(jù)自己的主觀意圖,隨意增添信息,不僅行文累贅、拖沓,而且違背了翻譯的忠實性標準。
例4:We never consider ourselves to be sleeping partners.
譯文:(在與其他公司合作時,) 我們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隱名合伙人"----只參加利潤分配,而不參加企業(yè)管理。
分析:譯文將"sleeping partners '譯為"隱名合伙人"后,似乎怕人不懂,又添加了一個解釋只參加利潤分配,而不參加企業(yè)管理。這樣做有畫蛇添足之嫌,因為商業(yè)圈內(nèi)的人很少有不知道隱名合伙人的。
4. 翻譯欠準確或者有歧異
翻譯欠準確或譯文易產(chǎn)生歧異表面看來似乎不是什么大問題,實際上卻嚴重違背了翻譯的基本原則:準確傳遞原文的信息。
翻譯中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譯者懂得原文的意思,卻表達得不甚確切,或譯者稍欠謹慎,沒有看清原文的意思就匆忙下筆。
例5:This support can be as detailed as the writing of contracts, for example, looking at shareholder structure or analyzing investment concepts.
It can mean up-dating a company’s development concept, help in improving a company’s management or in modernizing its recruitment, marketing or distribution.
It also means support in identifying new partners, in opening up international markets or in bringing the company to the point where it can go public or be sold.
譯文:公司提供的支持包括撰寫合同、分析股東結(jié)構(gòu)或投資理念等。這意味著更新一個公司的發(fā)展理念,使其經(jīng)營或招聘機制更趨現(xiàn)代化,改善其市場營銷和銷售策略。
此外,這一支持系統(tǒng)還意味著我們能協(xié)助客戶在**市場上找到新的合作伙伴,幫助他們上市或出售。
分析:將譯文與原文相比,可以看出譯文多處翻譯不夠準確。
比如,原文說的是公司的支持as detailed as the writing of contracts(提供的幫助就像撰寫合同一樣具體),而譯文則是"包括撰寫合同"。
原文是"improving a company's management, modernizing its recruitment, marketing or distribution(改善其經(jīng)營管理,使其招聘機制、市場營銷和銷售更趨現(xiàn)代化),而譯文則成了 "使其經(jīng)營或招聘機制更趨現(xiàn)代化,改善其市場營銷和銷售策略"。
原文的"identifying new partners, opening up international markets (尋找新的合作伙伴,開拓**市場)在譯文中卻成了"協(xié)助客戶在**市場上找到新的合作伙伴"。
這種似是而非的翻譯,不僅使原文信息有所失真,而且極有可能誤導譯文讀者,造成嚴重后果。
5. 好的翻譯沒有翻譯腔
就英譯漢來說,漢語表達要自然、地道、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好的翻譯沒有翻譯腔應是譯者所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
下面的譯文就顯得有些生硬牽強:
例6:(Currently we are working with 27 enterprises) and every year we are adding between ten and twenty investments to our client list.
譯文:(目前,我公司正與27家企業(yè)進行合作,) 而每年都有10至20個新的公司加入到我們的客戶名單上。
分析:“加入到我們的客戶名單上”與原文的"adding ...to our client list"是逐字對應式的翻譯。更為地道的漢語表達方式應該是(我公司)“每年都增加10至20個新的客戶”。
6. 術(shù)語不合商業(yè)慣例或者不統(tǒng)一
在商務翻譯中,譯者還應注意術(shù)語翻譯應符合商業(yè)慣例,譯名要統(tǒng)一。
下面的例句反映了譯者并未遵循這一原則:
例7:Next, the participation agreements are negotiated and - if agreed - they are signed and certified by a lawyer.
譯文:然后,雙方就公司參與企業(yè)管理的問題進行磋商,如果達成共識,就會在協(xié)議上簽字,并由一名律師公證。
分析:律師是不能公證的,只能見證合同的簽署,公證是公證員的事。
再如,due diligence在商務語篇中不應譯為"適當盡職" 而是 "盡職調(diào)查";option plan應為“期權(quán)計劃”而不是“職工購買股票計劃”。
7. 文白夾雜現(xiàn)象
商務文件是正式文體,譯文應盡量避免口語化。
例如:將“share transfer”譯為“股票轉(zhuǎn)手”就不如"股票轉(zhuǎn)讓"更為正式。
再如,“……一個好的經(jīng)營點子”, “光有口頭上的聲明還遠遠不夠”,“公司上市還意味著它的合作搭檔將獲得盈利”中的“經(jīng)營點子”、“光有”、“合作搭檔”等都是口語化的措辭,相對應的較為書面化的詞語分別是“經(jīng)營創(chuàng)意”、“僅僅”、和“合作伙伴”。
通過上述譯例評析,我們可以得出,好的翻譯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忠實于原文字詞句的意義和整體風格。譯文不增原文所無,不隨便發(fā)揮、杜絕錯譯和漏譯,特別是粗心所致的錯譯和碰到生詞就繞過去的有意漏譯。此外,在準確傳譯原文意義的基礎上,好的翻譯還應忠實于原文的風格。第二,譯文語言要通順自然,沒有翻譯腔。奈達說過“好的翻譯沒有翻譯腔”。傅雷也強調(diào),“理想的譯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這都要求譯者要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譯者理解透了原文,卻難以用恰當?shù)淖g入語表達出來,也難以譯出好文章。
總之,翻譯的標準應是既準確又通順,譯文不僅要忠實于原文的內(nèi)容和風格,還要文筆通順,從而使譯文讀者能夠像原文讀者理解和欣賞原文一樣理解和欣賞譯文。
上一篇:科技術(shù)語翻譯的原則